據生意社大宗58榜顯示,1月份,中國大宗商品市場走勢呈現分化,漲跌參半。其中,50%的商品價格上漲,46.55%的商品價格下跌。據生意社首席分析師、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核心專家劉心田分析,1月份大宗商品市場已經顯露回調端倪,預計2月份市場均漲幅或維持在1%左右,漲跌比例或四六開。
劉心田分析稱,大宗商品市場也存在“脈動”,商品也是有“脈搏”的,不同的商品“脈動”不一樣。其中,春節假期或成為大宗商品市場的“分水嶺”,節后市場可能會遇冷。一部分商品如天膠、鐵礦石等價格出現上漲的動向,而以原油、動力煤等為代表的商品價格則表現出下滑動向。
劉心田認為,大宗商品市場之所以出現分化局面,主要原因有三點:一是作為大宗商品風向標的原油1月價格走勢略顯疲態,WTI原油價格下跌1.12%,油品產業鏈產品價格均跟隨原油價格不同程度下行,從而使整個能源市場承壓。二是市場投機熱情不減,2016年四季度,尤其是12月份市場并未降溫,反而仍處于火熱上漲中,更加激發了市場的炒作熱情。即使臨近春節,場內的炒作熱情仍在,導致部分商品諸如鐵礦石、螺紋鋼等價格不斷被推升。三是“春節效應”,春節假期前下游工廠的補庫對市場起到了一定支撐,但部分工廠停車放假,需求減弱。運輸也受到影響,諸如動力煤、甲醇、聚丙烯等價格回調也在情理之中。
進入2017年后,國內外大宗商品價格集體走強,供需面的天平發生傾斜成為商品走強的主因。海外因素中,美國總統特朗普新政可能導致市場對商品需求增加,而智利銅礦等大罷工引發供給短期趨緊。中國因素中,表現搶眼的進出口數據等意味著部分商品需求增加。
劉心田表示,就板塊和商品而言,能源、化工類產品價格在原油影響下或進一步示弱,橡膠類商品價格或迎來回調,鋼鐵、有色金屬、建材等價格在去產能背景下或仍有行情出現,但漲幅有限。
網頁評論共有0條評論